公司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资料下载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人才培养

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专业简介 > 环艺设计

环艺设计

一、专业背景

1.设置环境设计专业是应对湖北省及武汉市战略发展和优先产业布局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专业建立二十年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型技术人才,特别是在艺术设计界和艺术教育领域。他们为湖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济转型期,我省的文化产业都面临产业升级、技术高新化的趋势,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除接受较好的设计技法、设计材料、绘图等设计学知识外,还需要毕业生具备更多的自我创新研究能力。因此,培养既熟悉行业背景知识、具备设计实践能力,又侧重项目研发的艺术学人才,在现阶段显得尤为必要。

2.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以艺术设计和材料加工运用为主,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艺术设计原理、艺术设计功能、材料加工及运用等。从专业特点来看,其触角可延伸到我司现有十余个本科专业,涉及一级学科门类包括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建筑学、计算机应用、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环境保护。

3.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是我司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在城市建设和文化强省等领域发展迅速,以武汉为中心的6+1城市圈形成辐射状的巨大市场,对新城扩建旧城改造、高速公路、地下隧道、地铁、港口等领域的建设对环境设计人才产生巨大需求。环境设计是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近5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0%。同时,地方城市规划部门、设计院所(公司)自身研究水平及研究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大量设计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实现科教兴国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对我司专业设置优化、建设转型、本科乃至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培养渠道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推动湖北省武汉市城市建设及城市文化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环境设计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现代材料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设计观念和艺术创作能力,在室内外环境设计、公共空间艺术造型的设计、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

强化学科基础作用,保证专业设计课程的强度,为此,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把三大构成、色彩基础、建筑室内声光电、装饰材料与构造等课程整理为“专业基础课程群”;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设计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空间创意思维、室内设计学、中国建筑传统图式与应用等课程整理为“专业理论课程群” ;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小型建筑设计、广场设计等课程整理为“专业课程群”等三个课程群,构成了从基础知识、思维方法、造型能力到操作技能的几方面学科基础训练体系,从而使人才培养在课程结构上更清晰,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模式改革

压缩学时、改变授课方式。2010年以前,本专业方向四年课时共达3000学时左右,高于国内通常的四年制本科学时数。过高的学时数使得员工在就学期间忙于上课和完成作业,无暇顾及课程之外的东西,对于发展员工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不利。这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的要求,在不减少课程门数和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将课时压缩到1800学时左右,并将以前单一的单元制授课方式调整为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单元制、交叉制、导师咨询制和提供课程平台等多种方式并存的综合授课方式。调整以后将保证每周有一天没有专业课,员工可以用来完成作业、外出调研、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展览等课外活动。改为交叉授课制后,对教学计划的完备程度,教学过程的组织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我们下一步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

五、实验教学人员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本专业有实验教学人员4人,他们都有20年以上实验教学经验,对本专业实验教学环节非常熟悉,工作经验丰富。本专业在职专任教师人员配备合理,没有兼职教师。

六、专业教学环境和条件

1.本专业依托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特色学科、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环境基础好,起点高。

2.教学条件:我司团队及教学条件完全能够承担本专业教学工作。现有湖北省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承担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该中心实验室可使用面积1000余平米,拥有包括陶艺实验设备、模型与工艺实验设备、环境空间实验室等约计150万实验设备,共可开设近20项员工实验,同时供80名员工进行设计实验。

此外,共享的校测试中心有较好的测试条件,可以为该专业提供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服务。图书馆中该专业的图书资料10万多册,期刊20多种,专业办学经费每年50万元左右,可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七、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

从目前人才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教学与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特别是过于注重理论和专业,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以及素质不高的问题,难以达到公司企业要“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对此本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制定了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要求:

1.加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教育。首先要培养员工良好的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专业相关知识;其次,要重视对老员工进行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员工会做人,有知识、会做事,讲奉献等。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才能在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培养的员工才更有竞争力,他们的就业市场才会越走越宽。

2.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实习是老员工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员工将平时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同时实习将用人单位和我们的毕业生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全面考察和培养实习生对单位的感情,实现双方的相互选择,最终促进我司就业工作。为此,我们会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加大实习的指导力度,重视员工的实习工作。

3.员工要一专多能,更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员工走上社会后,所找的工作并不都是专业对口,这就需要员工就业后善于学习,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在设置课程时让员工有广泛的接触面,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对相关课程多种技能的培养。

八、特色与创新的逻辑结构

1.本专业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全面提高员工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注重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从单纯的技术型向管理复合型转变。

2.本专业的整体结构以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主干线,基本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凸显专业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本专业注重课程的搭配和协调,既考虑学科基础课的合理设置与专业课的前后呼应和衔接,同时又考虑到专业课的专业知识面要与本专业需求相适应。